7月18日,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省生命健康产业推进组副组长刘同柱受省政府委托,带领省药监局、省医保局、省产投资本及智库专家团队再次前往太和县,对太和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开展深度专题调研。这是继今年3月首访后的二次聚焦,凸显省政府对挖掘本土产业创新标杆、提炼可复制推广“太和方案”的高度重视。阜阳市委常委、太和县委书记邵兵、保兴产业园董事长张建强等陪同调研。

聚焦核心:深度剖析“保兴模式”
此次行程紧凑高效,调研组直抵太和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核心现场。在3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园区董事长张建强详细介绍了产业园独特发展路径,系统剖析了产业园以“商业化能力”为核心引擎、以“财政封闭管理”为支撑的“造血式”产业发展新模式,为破解安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瓶颈提供了崭新思路。
理论点睛:解码“合肥经验”地方化路径
座谈会特邀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企业与政府研究所所长宋磊教授,结合其研究课题《双重嵌入:合肥模式地方化的一种路径》,为“保兴模式”提供了理论注脚。宋磊提出,“产业园通过资本嵌入(政府基金撬动药商资本)与渠道嵌入(太和药商全国网络),实现‘投资-生产-销售’三维锁定,为县域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可复制的组织创新方案。其‘政企专员制’更开创了地方政府从‘层级管理’向‘功能嵌入’转型的新模式。”
高位推动:为全省产业升级探路
调研总结中,刘同柱书记高度肯定了产业园的创新探索和阶段性成效。他指出,保兴产业园的实践,特别是以商业化能力为核心引擎、以财政封闭运行为保障基石的“基地+基金+机制”模式,是皖北地区在资源约束下发展高端产业的破题之举,为全省生命健康产业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太和样本”和“保兴方案”。此次深度调研,就是要系统总结、凝练提升这一模式的内在逻辑和关键要素。
刘同柱指出,保兴产业园的探索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太和方案”,也为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错位竞争开辟了新路径。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模式的启示与推广价值。他要求省市相关部门深化研究论证,全力支持产业园创新发展,并推动这一创新模式在全省复制推广、落地见效。